浅谈AI对安防市场的影响与变革

“十三五”期间,AI的种子在中国特别是安防市场生根发芽、快速生长。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兵分两路”,快速落地。安防是人工智能最早开始落地的场景,目前已经在公安系统和各类智慧空间广泛应用,具体有:城市安防(智慧城市)、社区安防(智慧社区)、校园安防(智慧校园)、园区安防、厂区安防等。此外,还有针对诸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现场以及机场、火车站等公共交通枢纽的安防等。安防场景下所涉及到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视觉和生物识别,产品包括智能摄像头、刷脸闸机、智能门锁等硬件,以及配套的视频结构化数据处理方案和软件系统等。

 

目前参与到智慧安防领域的企业可大致分为两类:传统安防企业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其中,传统安防企业(如:海康威视)因在行业有较长时间的积淀,客户端市场资源较好;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则相对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在产品创新上,不受固有模式的限制,更加灵活,故相对而言创新能力更强。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在安防领域探寻落地场景,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安防企业积极引入新技术进行智能化转型,这两方参与者的争夺将国内安防带入了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看到早期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研发的人工智能企业或多或少的选择安防作为技术落地的主要场景,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安防需求量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个空间环境下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安防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从城市核心区域向各个独立空间、园区、景区甚至乡村蔓延,从而导致安防需求逐年上涨。

 

二是技术驱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带来安防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新技术激活新的需求,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在解决传统安防行业痛点问题上,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这无论是对于传统安防行业及时跟进趋势,还是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创造新的行业增长点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是政策加码。2016年12月,我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制定和发布了《我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安防企业总收入达8000亿左右,年增长达10%以上,实现行业增加值25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同时,从安防产品、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和从业人员等多个角度制定相关规划。随后,各地方政府及时响应,推动我国安防产业的智能化转型,这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行业落地带来显著的政策红利。

 

四是安防数据价值。安防数据是连通用户线下活动与线上行为的一种重要路径。从这个角度考虑,布局安防场景无论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完善商业生态,还是互联网企业布局线下数据和流量入口都具有战略性意义。此外,安防场景的需求明确,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更高,也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落地相对更加迅速。整体来看,国内的安防行业发展环境较好,随着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的入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