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报警业务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回顾及展望

虽然报警业务作为安防产业中不太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却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很多人对报警业务的具体工作模式并不是很清楚,谈到报警脑海里浮现的首先是110报警以及各种警报装置,其实这些也属于安防报警系统中的一部分。


 

解释安防报警业务,首先需要提到传统安保,最原始的报警都是人为去实现的,从巡逻到报警到解决报警事件,整个过程都是人工操作,非常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延误或者处理不及时的问题。为了解决人工报警存在的缺陷,安防产品发展出了报警业务,主要分为报警电子产品和报警解决方案两大部分。

 

报警电子产品除了传统的蜂鸣器等报警装置以外,现在已经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嵌入式的带安防监控功能的报警设备。近些年,带报警功能的前端设备诞生了许多,比如带声光报警的前端IPC摄像机、带防火警戒的安消摄像机、带声纹识别功能的报警对讲设备等,报警业务已经开始在视频领域和音频领域与安防设备实现融合。

 

一、报警业务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计算机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快,依托这两大基础主体,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概念和技术相继诞生并以极快的速度逐步完善,安防领域的技术更新也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并具体应用。报警业务也和上述技术融合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应用。

 
1、报警业务和人工智能结合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火热的技术,安防解决方案也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系统的搭建。智能安防产品的应用更多的是集中在前端监控设备和后端的中心处理平台上。

 

近年来,很多安防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系列,包括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烟雾检测、火点监测等,而智能功能都是为报警业务做铺垫的,比如人脸识别可以在通缉罪犯时和报警业务进行联动,可以在检测到罪犯后第一时间将报警信号输送给公安系统,同时提供罪犯的位置信息,若配置行为检测功能还能提供罪犯的预测路径,对公安进行罪犯的抓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再比如火点检测,通常在安消一体解决方案中运行,2019年的澳洲大火损失惨重就是因为消防预警和处理工作不及时导致的,配置了火点监测的安消系统可以在检测到火点时通过智能算法判断是否会引起火灾,联动报警系统将判断信息提供给消防单位,可以有效降低火灾的风险和损失。

 
2、报警业务和物联网结合
 

物联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通过前端采集设备收集海量信息,然后在中心平台进行处理后实现万物互联,也就是通常说的泛互联。物联网的核心有传感器、前端设备、数据处理三大部分,而报警业务通常也是基于这三大部分来实现的,二者十分契合,因此结合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报警业务需要利用物联网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或者说需要借助物联网所建立起来的数据模型。以智慧社区为例,物联网构建好社区的数据模型后,哪些区域属于报警业务的高危区域就特别明了,可以智能地进行业务比重分配,提升整个安防系统的效率。

 
3、报警业务和大数据结合
 

报警业务与大数据的结合其实和物联网是类似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物联网的数据主要还是需要通过安防系统自身去进行采集,大数据则是来源于整个互联网,通过从公安系统申请权限后,安防系统可以获取额外的信息来辅助报警业务。

 

以此次新冠疫情为例,热成像摄像机的测温报警功能和前端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结合,再通过和公安系统的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快速获取和上传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也能保证区域的绝对安全。

 

也就是说,报警业务的发展主要是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的,实体产品的开发已经陷入比较难以提升的瓶颈期,在可发挥的空间内,计算机技术先让报警业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待硬件的革新更进一步时,报警业务则又会上升到新的应用领域。

 
二、应用举例
 

本章节对报警业务的具体应用模式进行举例说明,从系统架构和实现细节来体现报警业务的科技水平。下图是一个安保系统的拓扑图,体现了一整套安防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从图1中可以清晰看到报警业务占了很大比重。


1111.png
图1  安保系统拓扑图
 

从拓扑图来说明,整个安保系统包含前端采集设备、报警系统、网络、终端平台四大主体。前端采集设备主要是图中的感应装置和前端监控设备;报警系统则有视频传输报警器、数字DVR视频报警、彩信传输报警器、网络报警器、LED闪光警示灯牌;网络则主要是无线网络(3G、4G、5G、WiFi等)和有线网络;终端平台有手机终端、运营管理平台、联网报警平台。从拓扑图中也可以看出整个安防系统的报警功能十分完备,而且可以触发报警的装置也很丰富,比如前端的红外、烟感、气感、门磁都可以直接触发报警,监控设备也可以结合后端NVR进行视频报警,报警信号的传输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让用户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选择。

 

终端平台是整套解决方案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电子产品的处理器,报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都是终端平台来处理的。每个解决方案的后台必然有一个可视化的操作平台,也就是图中的运营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观地看到整个监控的全局情况,包含各类事件信息。此外,现在的安保系统通常都会和城市的公安系统连接,方便数据的交互和特殊报警事件的处理,安保系统和公安系统彼此补充各自需要的数据,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协作。

 
三、未来发展趋势
 

安防报警业务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也已经快速进入了瓶颈期,亟待行业变革。同时智能安防也对报警本身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报警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传感器领域的深度合作。报警产品未来会应用更多的传感器,包含声热传感器、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等,以此丰富报警输入信息的采集类型。

 

2、前端报警设备的小型化及无线化。为了简化线路和降低方案成本,小型化和无线化将是前端报警设备的必然趋势,在某些场景下甚至要求设备实现“隐身”的效果。

 

3、材料领域的突破。设备原材料的进步将可以带动报警业务在更加严苛环境下的应用,比如极热和极冷的条件。

 

4、5G的应用。随着5G基建的完成和商业化,报警业务的无线连接部分必然需要与5G有协作的应用,各大安防企业需要优先抓住这个机遇。

 

5、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升级。现有的智能报警业务已经应用了一部分人工智能技术,随着技术进步,这部分的业务结合将会更加紧密,如何开发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报警业务是重点研究课题。

 

6、机器人。与机器人的结合将进一步释放人力,让报警业务更加智能和自动化,同时也降低了高危环境下的人员伤亡概率。


//////////


可以预见,未来是智能的时代,安防报警业务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好传统报警的升级切换,还要积极创新,勇于变革,找到新的突破口,为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的建设继续添砖加瓦,筑造更加坚实的壁垒。


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