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

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此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日益成为各地发展的新热点,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且随着时间推移,数量将继续增加。
智慧互联与信息消费的社会特征越发明显,加上“新型城镇化、互联网+、大数据战略、特色小(城)镇”等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刺激和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在整体上不一定会遵守“经济新常态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普遍规律,而会成为一种逆势上扬、融合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角色和新动力,呈现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常态”。
本章重点对国内“新型城镇化、互联网+、大数据战略、特色小(城)镇”等一系列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重点政策进行分析,并结合智慧城市提出“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1.1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趋势,体现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生态和谐的城市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二者相互促进:
新型城镇化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带动智慧城市的落地;
反之智慧城市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
1.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是适应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方向。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制定实施《规划》对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的升级版,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软件的提升”,更加关注“人的需求”,更加注重“质量型”发展。
因此,新型城镇化内涵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强调城镇内涵增长及其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城镇化,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
第一,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市各类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摒弃传统城镇化单一片面的发展模式,坚持工业化是主导、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信息化是助推剂、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的发展理念,加强经济、人口、生态、资源等各方面统筹协调能力,推动城市与经济、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发展,建设宜居宜业之所。
第二,新型城镇化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民生的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的需求和发展角度出发推进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将重点关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让外来常住人口在医疗、教育、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与城市本地人口能够享受平等的权利,赋予外来落户人口以完全的“市民权”。
第三,新型城镇化是追求质量发展,注重软实力提升的城镇化。
软实力是城市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是城市竞争的核心支撑。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再片面地追求城镇的高速扩张与经济增长,而是统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文建设、体制创新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1.1.2 “新型城镇化”下的智慧城市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
新型城镇化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都将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而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也将更加清晰。
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推进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培训体系的完善,为公众提供普惠均衡的城市公共服务;
二是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生态建设、城乡劳动就业等;
三是更加注重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规划。
坚持顶层思维,明确规划定位,强化城市群内部之间基础设施的统一布局和共建共享。
加强与“互联网+、智慧城市、特色小(城)镇”等相关规划的高度融合,促进“多规合一”,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协同高效发展。
2. “新型城镇化”下的智慧城市发展思路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其发展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现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协同融合发展。
以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智慧城市建设中各层次和各要素,注重应用驱动和应用实效,优化配置资源,坚持重点突破。
同时兼顾新型城镇化中各城市在基础设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引导各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理性化、差异化发展,探索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的智慧城市建设道路。
(2)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内涵,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一城一策、智慧发展”,根据城市主体的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框架和建设内容。
例如,对于新建地(城)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化“白纸”的优势,遵循“统一架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理念进行架构的搭建;
对于大中型城市,应注重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现代城市病,重在提升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而对于中小城市来说,重点应放在“惠民便民”的业务应用,为公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要求的智慧化服务。
(3)通过搭建智慧城市互动平台,及时了解公众的意愿,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搭建起政府与市民的双向沟通渠道,增强市民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参与度,实现其对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监督。
同时,要及时响应民众和企业的需求,为公众和企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着力打造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4)智慧城市带动现代科学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产业经济转型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新兴技术,实现提质增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城市经济环境;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在带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智慧产业”体系也将逐步发展,有利于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也是实现城市低碳、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也日益多元化,也更加注重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这些都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智慧城市建设应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创新制定相关解决方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丰富内涵的“智慧新型城镇化”样板。


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