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一体化——安防“新工具”的二次革命

关于安防产品的未来,由于门类众多,行业在三十多年进程中很难有统一步伐,直至2006年开始的网络时代。无论是视频监控、入出口控制、防盗报警、楼宇对讲,都在开始网络转型或升级,这一次统一的行业产品集体升级,可看成是第一次革命。

而随着技术演进与需求刺激,在物联网,尤其是AIOT架构下,软硬一体化成了安防产品的又一次全新革命。

如果说软硬一体化有时间节点,应该是在2014年开始的物联安防。从那时起,在长久以往“重硬偏软”的行业生态下,安防软件商开始了华丽转身,从不被业者认可价值到被高度重视。

当时除了大型IT厂商涌入外,传统安防市场的硬件厂商也重视起软件来,利用资本、技术、品牌渠道优势高调切入安防软件市场。

表面上看,软硬一体化对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带来了冲击;从另一面看却是说明用户和业者看到了软件的重要性,对过去的重硬件轻软的认识有了观念上的转变。

说穿了,就是以硬件+软件的技术逻辑来做千行百业应用,成为当时共识。为此,那一时期,聚焦在产品上以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的软硬一体化,最为典型。

一切过往,皆为序。2021是安防“新十年”的征程年,也是安防“十四五”规划落地为实的探索年,那在这一时期,软硬一体化产品,又将趋向何方?

犹如软硬一体化是安防的集体转型,同时外来者也在这一市场造风云,为此,我们归纳部分为典型代表,而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互联网企业入局安防的“平台打法”

如果以互联网企业视角来看,安防软硬一体化必然是以平台为核,应用为王。卖硬件挣钱不是他们的擅长与主攻,而主要以AI云服务平台做底层技术,来支撑各行各业的各种应用。同时,他们希望构建“终端+软件+服务”全产业链的业务体系称之为软硬一体化商业模式。

百度在安防,其实是有历史可循的。早在2014年,百度就宣布推出民用安防产品,小荷已露尖尖角。2019年,百度大脑正式发布智能视频监控开发平台,提供摄像头设备管理、视频流接入、视频抽帧以及视频分析和告警信息展示的全流程服务,零门槛接入,半小时完成部署,让AI不再遥远,触手可及且好用易用。

正式入局安防,百度的打法是以百度大脑为中心,提供深度学习平台、AI开发平台、AI开放能力、场景化方案、部署与集成。

可以看出,百度大脑,对外全方位开放,助力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加速 AI 技术落地应用,赋能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进入智能时代。

不难发现,百度智能云征战市场的商业逻辑:抓住市场痛点,乘势而为,融合云计算、百度大脑、大数据等百度核心技术,提供通用的基础云平台、AI中台、知识中台等多层次的平台,以及为各行各业赋能的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还是以产品具体来看,这个百度大脑的子平台——人脸通行考勤平台。

该平台的技术创新性如下:

灵活丰富的部署应用方案

提供公有云、私有化两种业务管理系统部署方式,可支持前端设备在线识别、离线识别两种使用方案,灵活应对各类项目特点;

友好开放的设备接入方式

支持各类门禁机、考勤机对接;支持使用乘风平台配套APK直接接入,最大化降低研发成本;

完善健全的业务管理功能

提供包括人脸库管理、自定义策略管理、通行/考勤记录管理、设备管理等在内的完善的管理功能,满足通行考勤管理的各类业务需求。

用户易用性方面百度考量的是,乘风人脸通行考勤平台灵活易用、兼容性强、功能完善,能够全面支撑企业更加高效便捷的通行、考勤管理,可覆盖多地、多分公司、多店的考勤通行管理场景,一站式满足企业多场景下的管理需求;

在易部署层面,如何快速搭建一整套人脸通行考勤系统,是市场期待与呼声。

会上现场演示环节中,百度产品经理还进行了实操演示,模拟了考勤通行场景,并演示了整个平台部署过程。

从点击开始使用,到下载配套软件、不同设备添加、人脸库管理,考勤通行策略的制定,到最终系统功能使用,只需要10分钟,零代码开发即可完成,端云一体化,企业10分钟快速开发部署无压力。

当然,这时代是属于AIOT的,不过放眼未来,智能视觉物联网(SVIoT)也在加速而来。其是利用各类图像传感器,包括监控摄像机、手机、数码相机,获取人、车、物图像或视频,采用图像视频模式识别技术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提取视觉环境中人、车、物视觉标签,并通过网络传输与视觉标签应用系统连接,提供便捷的监控、检索、管理与控制。

这是全新赛道,与传统IoT/AIoT有所异同,都属智能硬件阵营,但SVIoT聚焦视觉,不像后两者的泛在联接。与视频编解码,AI加速,算法分析,多传感器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后,SVIoT的呈现的视界,前所未见。所以,在未来这一市场又将怎样,还是满怀期待吧。

ICT的软硬一体的“生态法则”

在安防攻城略地最甚的,属于ICT外来阵营。他们俨然一副安防“正规军”,与传统安防企业“从硬到软”的路径恰好相反,“从后向前”开始完善产品线,补齐短板,这就是这类厂家软硬一体化的产品征程。

今年是华为生态十年之时,做生态华为游刃有余,记者也有幸多采参加其生态大会,那种行业共襄盛举的时刻,总让人热血。

由于ICT技术积累的大数据与云计算能力,华为在安防的突破集中在前端,所以他们极力倡导安防行业的“智能向前”。

理由有四:其一,智能世界需要万物感知,而智能摄像机就是绝佳“抓手”和“眼睛”。其二,智能分析力、适应力更强。其三,降低带宽与存储空间。其四,AI要大规模落地做应用,工程方面的问题不得不考虑,这意味着场景需求的准确定义和算法叠加的不断进步,来解决碎片化问题。

当然,华为认为前后端智能有共生之道,前端智能是大势所趋,但在云边端构架中,智能的前与后,二者不是对立关系,更多是协同。

这利于各自发挥所长,补己之短,让智能更为高效:数据碰撞,多维数据碰撞,创造更大价值;集群联网:通过大规模集群,构建超级算力与超级存储;资源共享:共享数据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华为机器视觉倡导全栈智能,就是此意。如此,安防在AI世界才能闯荡出别样的精彩。

紫光华智与华为在安防路径几乎一致,他们也是强在后端层面,所以他们一入安防就拿出杀手锏——AI视觉中枢。他们认为AI视觉技术落地不仅仅在于算法,而是一套全栈解决方案。

凭借对硬件资源的深刻理解和对应用场景的反复打磨,紫光华智率先提出了AI视觉中枢解决方案,并实现了快、准、省三大核心应用价值。

“快”源于对硬件资源的全面云化及优化调度;“准”源于应用驱动;“省”则通过软件定义硬件,把效率发挥到极致。

紫光华智对于生态伙伴也是“万般宠爱”,他们希望快、准、省不仅是紫光华智产品方案的独特优势,更能成为武装合作伙伴的强大利器,通过AI开放平台、软件定义,以及三大中台的全面开放,帮助合作伙伴打造自己的AI视觉算法、软硬一体化产品和特色智能应用,一起点亮千万场景,引领AI视觉新时代。

传统安防硬件厂家的“物联梦”

传统安防硬件厂家的代表必然是“海大宇”,他们从硬件起家,对于软件布局与理解也领先其他传统企业多年,所以他们的软硬一体化在技术上无非是你追我赶,然后将技术路径投放到市场布局上的合纵连横。所以,我们将目光更多停留在那些“配角”上。

科技向善与科技抗疫下,对于通道闸市场而言,天时已来。在这一领域,也是无物联、不安防,传统通道闸为什么需要一场物联科技革命?

01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物联网并不是新鲜的事物、新鲜的需求、甚至不是新鲜方案。所以,物联网与通道闸的“天然联姻”与“幸福邂逅”,是必然,只有乘风物联网,通道闸才能做更多。


02

无数需求、应用、模式在时间冲刷和实践证伪后,刚需的优势和定力就凸显出来。


03

物联网应用与网络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信息技术革命与互联网发展正在促使工业发展向网络应用智能化转变。

从安防视角看,在物联网建设影响下,各安防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性越来越强,面对千行百业场景,只有物联后才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为用户提供高价值的场景方案。

做了十七年的通道闸产品,罗拉董事长杨增荣告诉记者,在高校甲方希望人行通道闸不只是硬件,还需要配套的小平台。

以某一高校为例,校方希望在人行入口场景体验智慧化的安全与高效,并与其他安防子系统联动,物物互联。罗拉闸机传感器与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后端报警机制联动,处理完善闸机人脸采集过来的数据,实现闸机数据融合和交互,打破数据管理孤岛,实现集约化效应。

智慧的时代,随处可听见关于智慧化建设的声音。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

所以AIOT下,社区的软硬一体化需求明显。传统楼宇对讲厂家在社区几乎以硬件提供为主,能有云平台的企业寥寥无几。在软硬一体化趋势下,社区融合服务的云平台在进行构思与设计,需要体现几点:

其一,以传感设备为社区的神经末梢,把人、地、物、网络等互联互通,通过云计算平台、交互平台等形成有序网络,为智慧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其二,目前已建社区的原有设备不具备实施和应用到智慧社区项目之中,为了达到智慧社区融合的功能,云平台的兼容和开发性要突破。

其三,云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共享,使各种智慧化应用子系统能按需获取、进行计算、存储和各种服务,实现智慧社区融合服务内部不同业务功能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调度。

最后,将采集与社区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基础软硬件进行管理,主要是大规模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中心的资源调度等高级应用提供决策信息,为物业公司、房地产商、社区运营商提供数据服务。


结束语

软硬一体化的二次革命,也是安防产品的另一次再造。工具革命后,新工具与旧行业又将发生哪些碰撞来为行业制造惊喜,期待中。

作者:罗超/CPS中安网

行业新闻